close

一點心得(在上過 Frances 寫作課三年後 XD)

 

國中時作文文體受劉墉影響,常常兩三句話就一個段落。有次太嚴重,好幾段只有一句話,老師還私下把我叫去說明:作文寫作模仿某些人的特定寫作方式沒有幫助,寫文章最好就四段起承轉合。

當時雖聽話改變喜愛分段的習慣,然而段落架構的概念依然薄弱,論述體文章價值與應用於我皆模糊,於是寫作實質上沒有什麼變化。一直到三年前去上了英文寫作,才開始學習什麼叫作論述,如何在起頭段立出中心觀點,如何在後面段落去提出支持論述。從那時起我的寫作被磨到皮痛心酸,不過也是那時我才開始會用另一種方式去閱讀他人的文章並從中思考其論點。寫作畢竟是需要時間與練習的累積,這點上我不敢說自己進步多少,不過在閱讀上,受惠是很直接的。

這一點最近因為在看兩位旅遊作家寫歐洲感受特別明顯,一位英國一位台灣,兩人都有多年報社記者背景,作品同樣多樣化,遊記風格同樣以詼諧幽默見著,有這麼多相似的特質,可是作品力道差異卻很大。英國的比爾布萊森被譽為當代最有趣的旅遊作家,台灣的張國立被稱為華人的比爾布萊森,可是我在二手書店隨便買都有他親筆簽名的二手書(張公哭哭)。究其原因,從兩人文章架構來看就有很明顯的差異。比爾布萊森的寫作段落分明、敘事連串性高、引用的資料也很適當地回應他的論點,看似輕鬆的寫作然而從段落內容上可以看出經過用心地安排與經營。而張國立的文章有隨意分段、段落比重不均、從用詞遣句上可以反推並沒有潤稿太多次的過程(還有許多錯字,該打。最新的羅馬遊記甚至排版亂到我不知要先從何讀起)。

很妙的是,國中時熱愛的輕易分段的寫作方式,現在讀來卻覺得很被干擾、有點 annoying。以前覺得閱讀是作者說什麼我聽什麼,現在卻可以從閱讀過程中去推想作者的寫作用功程度。原來學習英文寫作,改變的不是只有英文寫作,還有整體的閱讀方式,還有閱讀觀點啊....

我實在想不太起來小時候到底怎麼學習寫作文的耶,以前真的有在學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淋巴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